3月21日,《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》發表文章《紀錄片<千古風流人物>“出圈”背后——長線做精品,講好現象級詩人故事》,對我社不斷實踐創新、持續做精品、打造“出圈”作品進行了專門報道。
全文如下:
紀錄片《千古風流人物》“出圈”背后
——長線做精品,講好現象級詩人故事
由河南教育電子音像出版社出品的歷史文化類紀錄片《千古風流人物》近日榮登騰訊視頻2022年度紀錄片優秀內容榜單榜首,全網累計播放量超7000萬,入選省2022年度重點文藝創作項目,并同時榮獲河南省廣播電視局2022年第二季度優秀國產紀錄片、第十二屆中國紀錄片學院獎等榮譽?!吨袊侣劤霭鎻V電報》記者采訪了該社總編輯張瑞芳,詳細了解紀錄片“出圈”背后的故事。
堅守初心 終將圓夢
《河南歷史文化博覽》系列人文紀錄片已出品成語篇、姓氏篇、文物篇、人物篇、戰爭篇、地名篇、建筑篇、藝術篇等20個篇章1280集,總片長約2.6萬分鐘。據張瑞芳介紹,其中3個篇章獲得中華優秀出版物提名獎,《中原歷史文化博覽(文物篇、人物篇、成語篇)》項目入選“十四五”時期國家重點圖書、音像、電子出版物出版專項規劃,其中的《楚漢》《味道中原》《盲猴》等在中央電視臺和美國國家地理頻道播出……
碩果累累的成績背后,是出版社馳而不息出精品的初心?!拔覀円恢痹谙?,中國歷史上熠熠生輝的這些人物,應該有更好的表達為大家所熟知、熱愛,如果有機會,我們一定能做得更好?!睆埲鸱颊f。
念念不忘,必有回響。隨著長線做精品的持續實踐,出版社的紀錄片團隊日臻成熟,拍攝經驗不斷豐富,攝錄設備不斷更新。2019年,隨著融合出版的深度推進,無論是在內容還是傳播方式的創新方面,團隊都有了更深入的思考,緣于此,《千古風流人物》便應運而生。
聚焦人物 形成系列
文化名人有很多,應該聚焦哪一類呢?出版社在經過不斷論證和頭腦風暴后,最終確定了要聚焦詩人。因為詩歌自古以來在人們心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位置,從小學課本開始,那些經典詩句和詩人名字就已融入記憶,有著十分堅實的受眾基礎。張瑞芳認為:“這些詩人有著怎樣的生命歷程?這些詩句的背后又有哪些故事?其實很多人并不清楚。通過選題調研,我們發現國內關于詩人的紀錄片有很多,但基本都聚焦在某個單一的點上,不成系列。目前市場上還沒有把這些現象級詩人做成一個系列的紀錄片,這在市場上是一個空白?!?/p>
記者了解到,出版社在選取目標詩人時曾確定了幾個標準,一個是詩人要是現象級的,詩歌作品在課本里面出現過的,比如李白、杜甫等,這些詩人自帶粉絲和流量,有利于紀錄片上線后的傳播;再一個是人物性格要鮮明,最好自帶標簽,比如柳永的標簽是大宋最強音樂制作人,辛棄疾是文人里面最能打的、武將里面最能寫的,有標簽就更容易讓觀眾記??;最后是人生經歷要曲折,要和大的時代背景、大的歷史事件有交匯。
用心打磨 創新傳播
紀錄片采用全4K拍攝,跟隨主人公生活工作軌跡,圍繞發生在他們身上重要的歷史事件,前往他們人生經歷的重要地點進行拍攝,同時結合情景再現、手繪動畫、三維特效等多種形式,真實再現這些文化名人的人生歷程以及他們對于后世的影響?!凹o錄片視覺呈現上重在意境的打造,以寫意為主,通過細節的把握,包括演員、服裝、道具、燈光等,其中主要角色均邀請橫店專業演員出演,營造視覺美感?!睆埲鸱颊f。
受載體形式和人們閱讀方式的改變影響,出版社順勢而為,通過與騰訊視頻深度合作,擴大了傳播格局和品牌影響力,為基于優質內容的融合出版創新帶來了更多可能。網絡平臺的互動屬性又獲得了最直接的市場反饋,推動了出版和傳播理念的更新。紀錄片開啟“邊制作邊傳播”的互聯網融合出版探索,基于前三季的較好市場反饋,第四、五季目前正在拍攝制作中,預計將于2023年暑期陸續上線。
“也許你會從中找到自己的影子,也許你也像他們一樣曾夢想仗劍走天涯,但現實卻是柴米油鹽和一地雞毛,你見證了他們的一生,而他們也因為你的見證而存在。這或許就是《千古風流人物》真正的價值所在吧?!辈稍L最后,張瑞芳動情地說。
責編:朱奕霖 責校:李 翔 復審:李一行 終審:趙 蕾